從保溫在建筑屋面外墻中的位置與建筑的關系上劃分,可分為外墻內保溫、外墻外保溫和夾芯保溫(中間保溫)三種形式。
外墻內保溫
在這類墻體中,保溫材料復合在建筑物外墻內側,同時以輕質建筑板材(如擠塑板、聚氨酯、纖維水泥板等)或無機輕集料(如銀通YT無機活性墻體保溫隔熱材料)直接批抹上墻的形式作為保護層。由于復合墻體的保溫隔熱材料厚度可根據(jù)具體地區(qū)的熱工系數(shù)要求進行調整,因此節(jié)能墻體的保溫層厚度是可變的,外保溫與夾芯保溫復合墻體與此相同、不再重復說明。
外墻外保溫
在這類墻體中,保溫隔熱復合在建筑物外墻的外側,并覆以保護層(如鋼絲水泥、瓷磚、聚合物砂漿等)。這樣,建筑的整個外表面(除外門、窗洞口)都被保溫層覆蓋,形象地說就如同給建筑物穿了一件“棉衣”,使建筑物具有很好的保溫隔熱性能。從建筑物的熱工原理上講,外保溫復合節(jié)能墻體的保溫隔熱效果是最好的。
夾芯保溫(中間保溫)
在這類墻體中,是指在混凝土預制外墻板或外墻砌體中間設置或填充保溫隔熱材料形成的節(jié)能墻體,也可以再兩塊金屬板材或非金屬板材之間填保溫隔熱材料(鋼絲網(wǎng)架水泥夾芯板、金屬面夾芯板、非金屬面夾芯板等)。